海南三亚潜水
寒冷与自由,[caption id="attachment_47736" align="aligncenter" width="640"] (感谢摄影师:JIN HUI,The GUE Fundamentals Instructor)[/caption] 刚
底衣  干衣  
当前位置: 主页 > 潜水装备 > 寒冷与自由

寒冷与自由

时间:2017-04-24 00:00

 

(感谢摄影师:JIN HUI,The GUE Fundamentals Instructor)

刚回国的冬天,我在海军店里量干衣。店里另一位顾客是个多嘴的美国人,好奇地问我为什么要买干衣,我说因为想潜冷水啊。

他指着自己的脑袋,夸张地惊叹:You’ve got something seriously wrong here, you know that? (你脑子真的搭错线了你知道嘛?)

我笑眯眯的答:Sure, I’ve never got it right anyway。(当然,我向来如此。)

不必解释,更无须争辩。一个毕生将自己局限于热带水域的人,怎会懂得我想要的自由。

少年时,自由是把地球踩在脚下,去哪里从不瞻前顾后。

念书时,自由是选方向从心所欲,从未想过世上有什么学不会。

工作时,自由是为了有趣接下没人做过也没人知道怎么做的项目,无谓失败。

潜水时,自由就是想去哪里潜水,都不会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裹足不前。

比如说,除了热带华美的鱼群和珊瑚,我还想看千岛湖的古城,贝加尔湖的冰,奥尔达的石膏洞穴,波罗的海的沉船……

这些地方的水温,在0-10度之间。是的,我见过人7毫米湿衣下8度水温的千岛湖。然而我想要的不是那五分钟触底抖抖索索惊鸿一瞥;我要一路且行且赏,流连忘返。

我们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不是为了自虐,而是要把外面变成新的舒适区。

而在这样的水里,没有合适的干衣、底衣、头套、手套、甚至于加热底衣、电池、不会结冰的调节器,就不会有舒适和自由。

自由当然是有代价的。第一次穿干衣和BZ400厚底衣,最小的尺码都比我大了两个号;戴上7毫米的头套和5毫米手套,手指头长出一公分,背上双钢瓶,一放气就仰躺着从水面一直掉到水底,面镜里满是水,捏不到鼻子,找不到充排气阀,耳朵剧痛着想,我竟然会死在无风无浪的千岛湖。

海军和Leo跟着我一路猛追,剩下张老师愕然旁观。我躺在十几米深处的淤泥里,瞪大眼睛,一直比着上升的手势。海军后来常常拿我做例子讲“恐慌潜水员”:豆腐当时那个眼睛啊,瞪得那~~~么大,和教科书上一~~~模一样……看我不开心也会表扬我:很多人恐慌第一反应是吐掉调节器,你眼睛都瞪得那么大了,调节器还在嘴里,很厉害了。

那一天海军拖着情绪崩溃的我在水底继续巡游了很久很久很久(当然根据相对论,也许对他只有十分钟),上来告诉我:其实你后来控制得不错,明天可以去古城。我说不去。海军担忧地问我:你会不会再也不潜水了?我说不会,但是我要订做一件合身的干衣。

(一)干衣

按照对“干衣”这个词汇的了解,基本可以判断朋友同事和我的熟悉程度。本公众号的读者想必都知道干衣(干式潜水衣)的基本原理——反正就是衣服里面不会进水呗!也分得清trilaminate(三层压合材料)和氯丁橡胶的材质。氯丁橡胶据说比较便宜,并且自带保温功能,但是会随着水压加大被压薄,保温性能逐渐降低,浮力也会变化;我某任毒舌buddy还曾经说,氯丁橡胶干衣穿上去掉半条命,剩下半条用来把它脱掉。

某著名毒舌“键盘潜水员”通过AI曾有撰文吐槽,详见网文《氯丁橡胶干衣为何不好?》http://www.doyouhike.net/forum/deepblue/2287308,0,0,0.html

当然,事实是我们都没穿过氯丁橡胶的干衣,如果有读者钱多烧的想尝试,请务必告诉我结果。

(你好,碇真嗣)

不过!如果你帅如金城武!那你随便穿!记得给我发图片!

我们常用的是三层压合材料的干衣:里外两层耐磨,中层防水,自身不具保温功能,仅起隔水作用。它的厚度与保温性能其实毫无关系,主要影响到耐用程度、自重和价格。厚的当然更结实,不容易被挂破戳破,但是价格通常也更贵,还会重上一两公斤。

(图:热带干衣,waterproof D9)

 

(图:轻薄型的Santi Emotion和DUI TLS)

至于干衣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配件选择,就自己和朋友的血泪经验来看,膝盖防磨,裆部加固,两侧大腿口袋及拉链袋、可拆卸的袖封这几样东西是一定要的;领封最好也是可拆卸,方便更换,不用像我每次要回厂维修。

领封袖封的材料,我觉得硅胶舒适度要高很多,也不像传说中的那么脆弱易破,乳胶的不管怎么扑爽身粉也似乎过两三年就会老化需要更换。不过乳胶的锥形领封袖封可以按照自己的尺寸修剪,而si-tech的硅胶袖封却是有尺码的,务必看好尺寸购买。

(图:Si-Tech袖封)

干衣的防水拉链从前都是金属,后来出现了据说更轻便同时又结实还不用整天打蜡的塑料拉链;但我第一件干衣的金属拉链五年过去只是看起来有点儿锈但从不漏水,反倒是第二件干衣的塑料拉链不到两年已经彻底坏过一次,回厂更换的价格令人痛心,应该是再也不会用了。

至于充排气阀的品牌款式,以及袜套和靴子的选择就见仁见智。我自己喜欢靴子,直接套脚蹼,在水下也不会挤脚;有人嫌它无法完全翻过来,不如袜套方便,或是袜套外面加水靴再穿脚蹼更舒服。

买干衣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尺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成衣尺寸稍微改一下能够用,就不要订做,因为订做出错的空间太大,你看DUI网上的outlet里全是做错的奇怪尺寸在廉价出售。

如果你像我一样必须要订做,千万别想着“我会瘦下来”,别虚荣地把腰围少报两公分,更别贪图贴身剪裁好看。老老实实报上尺寸,选择普通剪裁甚至预留一点空间,因为你可能会长胖,你的底衣更是几乎一定会越穿越厚——当你被底衣干衣紧紧包裹住像宇航员一样行动不便的时候,当你伸手去脑后摸阀门却扯到裤裆的时候,你一定会想起我这段话的。

(二)底衣

在干衣之内,真正起着保温作用的,是底衣。

在20度以上的水域(巴厘岛、菲律宾),潜水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的时候,我用迪卡侬的薄抓绒或普通排汗内衣做底衣,合身舒服又便宜。记得把上衣塞进裤腰里,否则不小心卡住干衣拉链总归令人心疼。

15度到25度之间(佛罗里达、墨西哥、南欧、广西、冬天的菲律宾……),尤其是下水时间超过一小时的时候,我用Fourth Element Arctic分体式的底衣,与之厚度接近的有DUI的XM250, PolarTec 300和Santi的新款Flex190。

8-15度之间(千岛湖、矿坑等类似的内陆湖泊),我用Santi的BZ400 thinsulate底衣,但10度以下超过一小时还是会开始感觉到冷。类似厚度的有DUI的XM450和Fourth Element的Halo 3D。

0-7度之间(潘家口、五大湖、北大西洋、波罗的海、北欧内陆、俄罗斯、南北极……),尤其是下水时间超过一小时的时候,我最新添置的电加热底衣就派上用场了。Santi的加热底衣其实就是一件BZ400底衣里面埋了发热丝(使用普通E/O接头连接电池),但切记切记它比BZ400还要厚,所以你的干衣需要更宽松

一些。同类产品有DUI BlueHeat,自带一枚硕大的电池,只是衣服本身比较薄,需要外面再加其它底衣,否则万一水下没电,应该会被冻哭。

没错,专业的底衣很贵;然而作为一个干衣漏水还在10度千岛湖里撑了两小时的人,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们,每一分钱都值得。当然,如果你实在舍不得又年轻火力旺,也可以在8度的水里叠穿几层普通抓绒;如果你做的只是免减压,不怕干衣进水,甚至也可以像贝加尔湖的老毛子们一样穿骆驼毛的连身毛衣。

我只想提醒你一件最最重要的事:千万,务必,切记,不要因为底衣不够厚,而在干衣里面放暖宝宝。

因为,你可能会像我某位朋友一样,被暖宝宝烧伤到医生建议植皮的程度。虽然他觉得这件事太丢人,要求匿名;但为了警醒后人,他还是慷慨地提供了伤口照片一组。以下图片可能导致不适,请谨慎点击观看。

 

他不是一个人。某潜水学术杂志2013年的某一期上,还刊登了两个关于暖宝宝的case report。其中一个人的机智值得那些无论如何也要用暖宝宝的无畏勇士们学习:当感觉不对时,直接拉开领封,让水灌进去,不要等到上岸。

(左上:烧坏的衣服;右上:受伤当时;右下:受伤一天后;左下:受伤七周后。)

挖坑分界线

待续

(三)干手套

(四)头套

(五)调节器

 

本文已获作获作者授权转载自作者本人微信公众号,私人分享文章请保留出处及此版权声明,媒体及公众平台转载请先联系作者本人(denovo@gmail.com)获得授权。

本文标签: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