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三亚潜水
水肺潜水装备之重装,[hme_2712lglgrghwh300]重装重装与轻装最主要的装备差别在于除了上述的装备之外,再加上水肺组合,包括与浮力补偿装置、气瓶、调节器等三大部份。
BCD  一级头  充排阀  气囊  二级头  
当前位置: 主页 > 潜水装备 > 水肺潜水装备之重装

水肺潜水装备之重装

时间:2014-08-08 00:00

重装

重装与轻装最主要的装备差别在于除了上述的装备之外,再加上水肺组合,包括与浮力补偿装置、气瓶、调节器等三大部份。所谓重装备;就是可背负进入水中轻松的呼吸,并且能够自由控制浮力的一组技术器材,相对面镜、蛙鞋与呼吸管等轻装而言,因为重量大很多,所以就被暱称为重装备。

 

 

 

全套潜水装备

浮力补偿装置

BCD

重装通常都简称 BC或 BCD(以下简称BC),浮力补偿装置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让潜水员轻松的取得中性浮力。在还没有 BC的年代,潜水员所使用的潜水装备是背架结合气瓶及调节器,浮力控制必须完全取决于潜水员的肺部及蛙鞋踢动,可想而知,对于体力及水性不佳的人来说,潜水变成是一种难以入门的活动。所以早期想从事潜水活动的族群大多是身强体建的男性,也因此潜水总是给人困难、冒险等刻板印象。

而现在有了 BC这样的产品,任何人只要熟悉BC的操作,就可以在水下调整 BC内的空气达到中性浮力,在水面上也可充饱气轻松的漂浮休息,在体能方面的门槛就下降许多,从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女性朋友加入潜水的行列的现象就可以证实这样的效果。BC的基本构造就是一个大气囊,但是为了使用上的便利性,各家厂商增加了许许多多的附加功能。 BC依照气囊分布主要分为三大形式,分别为夹克式、背心式,背囊式。

一、夹克式的 BC,气囊分布于身体的前后四周,此类的设计最容易让前水员维持身体重心的平衡,但由于制作成本及技术的考量,并不是每个厂商都有生产此类的 BC,其中则以Scubapro Classis系列最为著名。

二、背心式的 BC,气囊位于身体腋下两侧及背后,此类型最大的特色就是在两肩的肩带部位有快拆设计,在进行 BC脱著时相对会方便一些,绝大多数的厂商都有生产这类的 BC,目前为市场上的主流品牌Scubapro推出的T系列BC就是这样的设计,当然其他厂商也都有各自不同的专利设计。

三、背囊式的设计,将气囊集中在背部,初次使用比较难掌控重心的位置,但其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可提供强大的浮力,技术潜水爱好者多搭配此类型的BC,国内能见度较高的厂商为 Scubapro、Tusa、Halcyon。

重装传统配重方式的优点

Weight-belt

具有配重整合设计的 BC是目前的产品主流,这可将一部份的配重由腰部转移至 BC上头,可以大幅减轻潜水员腰部的负担。但传统的在腰部佩挂铅块的方式也有可快速脱著的优点,价格也较低一些,仍受到市场的欢迎。

无论哪种BC,都有相同的功能,就让我们以最常见,最适合初学者的种类为例,来认识一下BC的各部构造吧!

一、气囊

BC内部的空气来自气瓶,借由调节器降为中压,然后经由充气阀进入 BC。而排气的方式有二种,压下充气阀上的按扭可将空气排出或是拉开 BC本身的泄压阀门也可迅速排气。

气囊可以说是BC的灵魂,不同形式的气囊有不同的使用特性,一般最常见的是背心式的BC,还有就是Scubapro。

所制造的经典产品,全气囊式 BC,这两种都是比较容易使用及上手的形式。另外还有一种背囊式的 BC,普遍的印象都是拿来从事技术潜水的使用,不过由于一部好莱乌电影”Into the Blue”帅气的男主角使用的就是背囊式的 BC,让此形式的 BC也曾造成一股小小的流行,能见度略为提升。

 

二、充排阀

充气阀

重装透过调节器,让 BC与气瓶连接,才可以使用气瓶内的空气调节 BC。传统的充排阀,就只有充气与泄气的功能,而且泄气时还必须将充排阀高举过肩,这样才能泄出 BC内部的空气。现在新式的充排阀,有结合备用二级头的设计,兼具了紧急呼吸的功能。

 

三、气瓶结合扣

功用在结合 BC与气瓶,就手的方便性很重要,多数人大多最推崇scubapro的快卸扣式的设计,使用起来非常便利,只要一个动作就可以完成。而一般传统的结合扣每次使用都必须在稍微调整一下,稍嫌麻烦了点。

 

四、配重整合

这项配备已经是现今 BC的主流了!取代传统系于腰上的配重带,减轻腰部被铅块压迫的负担,在水面停留时还可抑制 BC上浮,对于潜水的舒适度、平衡感有极大的效果。而未配备配重整合的 BC,请勿将配重置于 BC口袋内,因为 BC的口袋并不适合装载重物,而且也缺乏快卸扣的设计,若是遇到紧急状况无法立即取下配重将可能产生意外。

 

五、防爆泄气阀

此装置之目的是自动卸除 BC内过量的空气,避免气囊损伤,而且潜水员也可手控拉动防爆阀来泄气。现今的主流设计是装置三个防爆阀,左右肩各一个,右边臀部区也有一个。

六、其他的设计:

许多新款的 BC不约而同的设计了可别上潜水刀的孔洞,可方便装设潜水刀于 BC上。旅游专用设计,这样的设计大多是轻量化的设计,使用丹尼数较低的布料,避免复杂的装置,一切以简单为原则。比较适合背包潜水客使用,但是在功能性及耐用度上可能就比较没办法那么好了。

 

调节器

调节器是潜水器材中最精密的装备,也是在水中供应空气维系潜水员生命的最重要器材,气瓶与调节器组合形成一组空气供应系统。调节器的最主要的功能,就是透过调节器将储存于气瓶内的高压空气,压力降低为可供我们呼吸使用的环境压力。要将空气带下水并不难,只要将高压空气打进气瓶之中就可以带下水,可是高达两百个大气压力的压缩空气是不可能让我们直接呼吸的;各位可以想像一下,我们的肺就像是个气球,如果一下子灌进两百个大气压力,气球一定会破裂而我们的肺也就会受伤。唯有透过调节器才能够让我们安全的使用气瓶内的空气。

而调节器的次要功能还包括了:1.使用 BC管(也有人称低压管)连接至浮力控制装置(BC),以提供 BC充气使用。2.连接三用表或残压表至高压出气孔,以便潜水过程中随时监控空气残压。

一组好的调节器是呼吸阻抗越小越好,也要越稳定越好,如此水中的呼吸才会越轻松。某些型式的调节器在一级头或二级头的部位有万向旋转的构造,让潜水员在水中头部可以任意转向而不会受到牵扯。

一、构造

 

一组调节器可分为二个机械部分;一级头与二级头。

  1. 一级头主要的作用有二个:将气瓶的压力降至中压,以及在下潜或上升过程中,维持稳定的供气。(调节器品质好坏最大的差异也在此)。一级头将器瓶压力降至略高于环境压力的中压,然后透过中压管进入潜水员啣在口中的二级头,空气会停留在二级头,当潜水员吸气时获得供气,呼气时直接将废气直接吐入海中,因此可以看到潜水员在呼吸之间有一大堆的气泡从嘴边冒出来。

在一级头上除了连接到气瓶的进气孔外,还可见到许多以螺丝密封的孔洞,这些孔洞可分为高压出气孔及低压出气重装孔;高压出气孔之出气压与气瓶相同,常连接三用表或残压表。低压出气孔则提供约10大气压的空气,常连接主二级头、备用二级头及BC管。

  1. 二级头则是将一级头送来的低压空气再次降低成可供潜水员使用的环境压力。二级头上会有一个咬嘴,让牙齿咬住由此呼吸;以及排水钮。压下排水扭时空气会流入二级头将内部积水排出。有些厂牌还会加上出气调整钮,使用者可依个人习惯调整二级头出气量。

 

二、材质

调节器的材质也极为重要,这关系到使用寿命、抗锈蚀能力等,尤其调节器是泡在海水之中使用,常见材质有以下几项。

  1. 传统的不绣钢/黄铜材质:坚固耐用、价格宜人,所以至今仍广为潜水人使用。缺点就是重量较重,调节器内部因水气影响易有铜绿锈蚀产生,所以一定要很注意保养工作。
  2. 耐高氧的二氧化锆(Monel):因为Monel性质安定不易氧化,所以可以耐受到80%的高氧潜水,非常适合有高氧需求的潜水员使用。其余一般的材质既使经高氧处理也至多耐受到40%的高氧。(此数据各家厂牌不同,使用前请先详阅使用说明)
  3. 集大成之钛合金:坚固、轻量化,耐腐蚀,性能卓越,是目前最高级的材质。最大的缺点就是因为其制造成本较高导致价格昂贵。所以都定位为各家大厂的顶级调节器。

调节器的材质

 

三、设计

一级头主流设计为活塞平衡式及横隔膜平衡式。

调节器的设计

  1. 活塞平衡式

借由活塞与外部的海水接触,以感知环境压力的变化。活塞自动开启或关闭的动作,释出或制止空气流向二级头。此种设计的优点在于反应快、动作灵敏、通常结构也较为简单。

  1. 横隔膜平衡式

透过橡胶模片(横膈膜)与海水接触,感知环境压力的变化。再利用横隔膜的运作,释出或制止空气流向二级头。此项设计的优点就是调节器内部与海水隔绝,可避免海水中泥砂的影响。但是通常构造会稍为复杂些,因此在保养上仍不可轻忽大意。

从外观分辨认此两种调节器;可以由一级头的高度来判定,通常活塞式调节器外观是较为瘦高的圆柱型,横膈膜式调节器则是较为矮胖的圆筒型,而且通常在底部可以见到一个塑胶保护盖保护内部的横隔膜。

二级头的设计种类也不少,各种设计都有其各色,目前市面上最普遍的形式为顺流平衡式,因为其性能顺畅,结构也算简单,所以广为各家厂商使用。

 

气瓶

气瓶是一个金属容器,能够装入大量的压缩空气,体积有大有小,气瓶所充填的空气压力大约在每平方英吋2250与4400磅之间。材质有钢瓶和铝瓶之分,由于铝瓶满瓶时与空瓶的重量差异颇大,因此比钢瓶更容易影响浮力。

重装目前市面上的主流还是80立方英呎的铝瓶,其次是较适合女生使用的60 立方英尺铝瓶,接下来才是钢瓶。若是到海边租用气瓶,最好要先检查气瓶的气压及O-ring部份是否完整,若是有问题一定要请店家更换,潜水员最好也随身携带一些备用O-ring以备不时之需。

本文标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