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三亚潜水
什么?海狗其实是海狮?那海象和海豹又是啥?,今日主角,是可以很萌的。 [caption id="attachment_47374" align="aligncenter" width="667"] 说我吗?图片:Roie Galitz / Caters[/caption] 不过,人见人爱的
海狗  海狮  
当前位置: 主页 > 海洋生物 > 什么?海狗其实是海狮?那海象和海豹又是啥?

什么?海狗其实是海狮?那海象和海豹又是啥?

时间:2017-04-15 00:00

今日主角,是可以很萌的。

说我吗?图片:Roie Galitz / Caters

 

不过,人见人爱的“金毛”(Blonde)并不是南极海狗最典型的样子,慕名前去拜访它的人们大多数时候只能看到这个颜色的_(:з」∠)_。

还没有成年的南极海狗趴在南乔治亚典型的禾草(Poa flabellata)草丛上。图片:紫鹬

所以此处需要强行科普:金毛的成因是黑色素沉着不足,这是黑素皮质激素受体1基因(MC1R)突变造成的,每代有约千分之一的概率。不同于白化病,这样金毛的个体黑色素合成正常,眼睛黑色,不论遗传多样性还是日常生活各方面都十分健康。

南极海狗不同色型的小伙伴们可以一起愉快玩耍,没有差别。图片:Roie Galitz / Caters

只说了这些,南极海狗给我们的展示形象还是too young,sometimes nave。我们对这个物种的了解越深入,面对它的心情会越复杂。做好思想准备的老司机们,抓紧了,我们走。

 

海狗是海狮,不是海豹

南极海狗主要种群的繁殖地都集中在一个叫南乔治亚岛(South Georgia)的地方。南乔治亚岛位于大西洋与南大洋的边缘,它的海滩上鳍脚动物(海豹海狮海狗海象一类)的密度也许是全世界最高。

是不是挺颠覆?可爱少年终成胡子(鬃毛)大叔,只叹时间是把杀南极海狗刀!图片:紫鹬

 

这也难怪,平时我们只能从网上传播的萌图里看南极海狗。只有坐船,才能在这些偏远的岛上亲眼目睹它们的真面目:南极海狗属名“熊头”Arctocephalus,而种本名gazella,就是一条19世纪普鲁士军舰“瞪羚号”的名字,并不是真与牛科的瞪羚们有什么关系,它属于海狮科。许多人也把南极海狗叫做“南极皮毛海豹”,这其实是对英文名Antarctic fur seal的误解,只怨语言和生物分类不是一门课,seal这个单词的范围超出了海豹科,不能直接与中文“海豹”对应。

 

 

海狮科是唯一有外耳的海洋哺乳动物,其它海豹海象甚至海牛和鲸什么的,一眼看去都找不着耳朵。它还有一个与海豹科的重要区别,需要切身体会——只要站在南乔治亚的海滩上,像狗一样快速跑过来咬人(时速高达20km,而且它们真的很凶,危险!)的,就是海狮科的南极海狗,而真正的海豹科动物因为缺乏可以支撑身体的四肢,只能蠕动,比如在南乔治亚数量也很多的南象海豹(Mirounga leonina)。那,海象呢?海象(Odobenus rosmarus)长着大长牙、生活在北极啊……

来,复习一下台湾网友做的海洋哺乳动物识别卡片。图片:疯狂岛

 

人类的野蛮掠夺

相比别的海狮,海狗体表有长长的针毛,之下还有一层发达的绒毛,这些毛配合皮下厚厚的脂肪,让它们能在更寒冷的地方生活。因此英语里它被称作“Fur seal”;中文称“海狗”则是因为它们通常比其它海狮科动物体型更小,脸小而尖,像狗。传统上,海狮科里分出了海狗亚科,都称为“Fur seal”,但通过遗传谱系研究,人们发现:所有海狗并没有一个独特于其它海狮的共同祖先,所以海狗亚科并不成立。“Fur seal”这个概念,大概只是人类当年为了突出这类生物的利用价值而进行的分类,翻译为“皮毛海狮”也许更不遮掩。也就是因为这个名字,南极海狗遭了怀璧之罪,让这个物种在19世纪末几近灭绝。

一部叫“金海豹”的暴露年龄向电影,讲的就是小男孩与皮毛猎人做斗争的故事。不过这里的Seal其实也翻译错了,电影的主角是一只色素沉着不足因此毛色金贵的北海狗 (Callorhinus ursinus)。图片:IMDB

1775年1月17日,人类第一次登陆南乔治亚岛,库克船长在这里插上英国国旗,并以当时的国王名字命名。他的航海日志向人们展示了岛上极为丰富的动物资源(那时候人们会把一切新的领地上的物产视作“资源”)。1786年,第一只被人类猎捕的南极海狗被运上英国船只霍克斯伯里爵士号。因为南极海狗的毛皮价值不菲,在随后的一个多世纪中,英国和美国的猎人纷纷来到这里,直到20世纪初,人们难以找到南极海狗,认为它灭绝了,这种商业捕杀终于停止。

南乔治亚和南桑维奇群岛旗帜上的南极海狗(注意耳朵),徽章另一侧画的是南跳岩企鹅(Eudyptes chrysocome),注意这张图,结尾有测试。图片:Wikimedia Commons

后来,曾经不可持续的野蛮掠夺行为得到了反省,野生动物保护的声音渐渐大了起来。当年没有完全消失的南极海狗得以绝处逢生,重现于南乔治亚。1961年,南极条约生效,三年后,南乔治亚岛最后一个捕猎站关闭。如今,南纬60°以南的所有动物都受到了南极条约框架下马德里公约的保护。曾经同时被大规模捕杀的还有各种鲸,也许是由于鲸类的种群恢复缓慢,过去一起抢磷虾吃的主要竞争对手现在仍然缺席,南极海狗的数量增长很快,现在全球总数估计有两百万到四百万只,绝大部分还在南乔治亚繁殖,其余则零星分布在大西洋与印度洋南极幅合带附近的小岛上。

还好,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大量南极海狗在海滩上聚集繁殖。

 

 

于是,今天我们还可以有幸看到它们的故事继续。

温馨的一家三口?你误会了

做一只雄性单身海狗是什么样的体验呢?南半球的夏天刚刚来临,荒凉的海滩上仍下着雪,而他不得不许多天饿着肚子,还要时常与兄弟伙血腥打斗,只为占到一个等待姑娘们从海里上岸的好位置。每年,成年雄性南极海狗都要经历这种考验,自然选择在此强烈地作用着。

2016年光棍节后一天,南乔治亚锯鹱岛(Prion Island, South Georgia),在风雪中争斗的成年雄性南极海狗,为了占到迎接即将上岸的雌性海狗的好位置。图片:紫鹬

 

南极海狗必须回到海里才能捕到它们最爱吃的磷虾,有时为了吃饱,甚至需要潜水到180米深。而坚守滩头阵地的成年雄性们,甘愿挨饿六到八个星期。他们这样做的报酬是丰厚的:十一月过去,雌性南极海狗陆续上岸,她最看重的是地盘,因此,占据了有利位置的雄性有机会把聚集在那里的雌性全部纳入后宫:后宫的平均规模是15只雌性,而大型的后宫足足能有27只。

图中从大到小分别是雄性、雌性和初生的南极海狗。图片:Jaume Forcada / British Antarctic Survey

与期待后宫很久的雄性不同,雌性南极海狗上岸后,对雄性并没有兴趣。她们首要的任务是分娩,肚子里那只小家伙,已经和母亲一起出海了近12个月。生产过后几天,雌性海狗才会重新发情,而早在身边等待的雄性会要尽可能抓住这个机会。所以上图并不是一家三口的温馨时刻,孩子的爹不太可能是图中这位色迷迷的鬃毛大叔,而是去年干过类似事情的某位先生。

独自把去年的老公留下的孩子拉扯大的南极海狗妈妈。图片:Jaume Forcada / British Antarctic Survey

雌性南极海狗在交配后一周就会回到海里捕食,但她还需要按时回到岸上喂奶,并且照顾孩子约四个月。而不再需要坚守海滩后宫的雄性也会返回大海,只是他会游到更远的海域觅食避免和雌性冲突,完全不顾家庭。这种责任极不均等的一夫多妻制最终造就了南极海狗两性体型和特征的巨大差异:雄性们拼上一切只为成为繁殖季的赢家,身材越来越魁梧,鬃毛越来越浓密。但这也是有代价的,由于长年打斗和操劳,雄性南极海狗最多能活到约15岁,平均寿命比雌性短了约10年。

 

和企鹅○○××的原来是它

南极海狗日常都是海里独来独往,仅在繁殖和换毛的时候聚集,并没有什么社交本领。雄性利用体型差异,在争夺配偶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强霸的行为,有时候还会造成偶然的种间杂交。极端的情况是,那些刚刚成年却还没有争到交配权利的年轻雄性,会在欲望的驱使下作出更离奇的行为。比如,去打企鹅的主意。

南乔治亚海滩,一只年轻雄性南极海狗和大群王企鹅(Aptenodytes patagonicus)在一起。图片:紫鹬

2014年,各媒体大量转载了“海豹性侵企鹅”这个话题。遗憾的是,媒体又弄错了,这里的“海豹”是我们今天的主角。自2006年比勒陀利亚大学(University of Pretoria)的研究者在南非与南极洲之间的马里恩岛(Marion Island)上报道了第一例年轻的南极海狗做出此类行为后,在该岛上的后续观察中,他们又分别在2008、2010和2012年发现了三起类似事件,其中一例还以南极海狗吃掉可怜的王企鹅结束。这些案例的共同点是施暴者都是属于同一个年龄段。

正在和王企鹅不可描述的南极海狗。图片:Haddad / Polar Biology(2015)

虽然南极海狗最爱吃磷虾,但根据当时条件有机会能抓住什么也都吃。不过它一般是在水里捕鱼,只有偶尔才抓企鹅吃。马里恩岛是一个面积不大的火山岛,奇特的是那里的一些南极海狗已经开始养成在海滩上捕食王企鹅的习惯。发布性侵事件论文的作者们认为,这段与捕食无关的过程也许是海狗感到能获取更多奖赏而习得的新行为。不过,他们承认这也可能只是小岛上近年来南极海狗数量变多从而更多年轻雄性没有配偶造成的,毕竟这是极端的孤立事件,还难以全面理解。

 

我不禁担忧,未来南极海狗们将会怎样?

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才是南极许多故事背后的真正主角。图片:紫鹬

 

或许我们应该更加关注海狗们的主流食物磷虾。数十年的监测数据表明,包括厄尔尼诺和南极涛动(Antarctic Oscillation)在内的气候振荡决定着海狗们繁殖的岛屿附近的磷虾供应量。在南乔治亚,随着近二十多年水温的上升,磷虾减少,研究者发现新生的南极海狗体重在下降,而雌性加入繁殖群的门槛变得更高:需要更好的体魄、更高的等位基因多样性和更大年龄才能做母亲。明显的选择压让许多不够格的雌性不能成功繁殖,而南极海狗的婚配方式却不能保证繁殖成功者的下一代和她们的母亲一样优质,因此整个种群出现了衰退。这竟然又是一个需要演化速度追上气候变化的故事!

 

写到这里,地球生态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复杂性让我感到渺小。一个物种的存在,并不是为了给我们贡献萌图、谈资或者利益。如果只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衡量自然,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眼前它们的野蛮、从前他们的野蛮,我们与之又有什么不同?

本文标签: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