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三亚潜水
深圳这群潜水发烧友 自发种珊瑚让鱼儿回家,[hme_35926lglgeerwh300]“潜爱”义工回访珊瑚。[hme_35927lglg
潜爱大鹏  珊瑚保育  
当前位置: 主页 > 潜水资讯 > 深圳这群潜水发烧友 自发种珊瑚让鱼儿回家

深圳这群潜水发烧友 自发种珊瑚让鱼儿回家

时间:2016-04-11 00:00

“潜爱”义工回访珊瑚。

美丽的海底珊瑚。

在“潜爱课堂”上,同学们跟夏嘉祥秘书长学习珊瑚相关知识。

夏嘉祥秘书长在“潜爱课堂”上为学生解答海洋问题。

“且玩且公益”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境界。在深圳美丽的大鹏半岛,有一群热爱潜水和环保的潜水爱好者,他们玩浮潜、人工种植珊瑚、开设环保课堂与沙滩保育站、走出国门,在东南亚环保圈中颇有名气。他们就是深圳大鹏新区珊瑚保育志愿联合会(简称“潜爱大鹏”)的公益小伙伴。

种珊瑚,玩出一个“潜爱”

“潜爱就是几个人玩出来的。”忆起成立初期时光,“潜爱大鹏”秘书长夏嘉祥(Morgan)笑得十分开怀。

2008年,夏嘉祥开始接触潜水这一行。2009年,机缘巧合下,来自澳洲的环保组织Reef Check(珊瑚勘测)主动联系他,希望能在深圳本土寻找一支专业潜水队伍进行珊瑚水下勘测作业,而早就在圈内小有名气的夏嘉祥和他的小伙伴成为不二人选。

“当时正是玩瘾大的时候,无论是‘玻璃水’还是‘泥浆水’,我们都玩得超开心。”他说。2012年,深圳“磨房网”发起了“潜爱大鹏珊瑚保育计划”,夏嘉祥也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团队,正式开始自己“且玩且公益”的生涯。

“第一次下水做珊瑚勘察,糊涂得很,完全没经验。”他笑着说,当天海水浑浊,能见度很低,“就这么跳下去,头撞到礁石了才知道到底了。”一腔热血直奔理想国,珊瑚保育计划到底怎样做、如何做,小伙伴们都是“两眼一抹黑”,只能从国外相关机构获取的碎片信息中慢慢探索开来。

2013年,在各方经验相对成熟的情况下,珊瑚保育计划正式铺开。项目组借鉴国外“人工造礁”的经验,在大鹏半岛近海处投放铁架,将珊瑚苗放入“花盆”中,用水泥将底座固定,以免被潮涌、暗流冲走。

然而,第一次投放并非如他们所想一般成功。投放的3个铁架共计1000株珊瑚苗,却在两个月后一场台风中几乎全军覆没,“三个铁架打翻了两个。”他说,国外的案例中,投放点深度普遍在20米左右,“我们的投放点深度4米,很难抵抗台风。”跌跌撞撞地前行,磕磕绊绊中摸索适合本土特色的种礁模式与运作模式,是每一位潜爱人一直挂在心尖上的事。

 

普及环保理念,创建保育站

近年来,珊瑚保育一直是国内外环保人士的热点话题,而并非每个人都支持采用种植珊瑚这类人工干预的手段,通过行政手段减少人类行为也是部分环保人士提倡的方式。

夏嘉祥表示,项目初期小伙伴们曾考虑通过行政手段解决珊瑚盗采、海洋生物遭到恶意捕捞的问题,然而,大鹏半岛是深圳乃至广东著名旅游胜地,海岸线与海底珊瑚也成为当地旅游名片,“不让人们去旅游,当地渔民何以为生?”他说。

“我们总共投放了4900棵珊瑚苗,28个人造珊瑚礁。”珊瑚带来了鱼群,鱼群带来了渔船和渔网。渔民捞鱼、撒网、拖拽,如刀刃般锋利的渔网往往将一整片种植好的珊瑚苗横切下来,让小伙伴们的心血付之一炬,“再加上珊瑚生长缓慢等各种因素,现实问题也我们认真思考了工作方向。”

2015年起,潜爱大鹏开始转变环保思路,从大鹏半岛小学开始普及“潜爱课堂”,用视觉震撼力的图片、有趣的互动项目等,普及生态常识、传承海洋文化。同时,潜爱大鹏专设了保育站,用于潮汐生物观测与实地科学教学,吸引了不少本地的“渔二代”,也建立了与村民之间的高效合作机制,获得一致好评。

“我们一直希望能达到这种良性循环,这样的环保类项目应该让当地居民自发参与。”夏嘉祥说,在潜爱伙伴们的宣传下,大鹏半岛不少潜水俱乐部和村民都意识到珊瑚礁就是“饭碗”,一旦被盗采枯竭,当地旅游经济便会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这是公益机构应该去宣导的,而非单纯性种植珊瑚。”

“种珊瑚,种的是人心,更是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夏嘉祥说。

 

善烁光点 “潜爱大鹏” 4年投放4900株珊瑚苗

深圳市大鹏新区珊瑚保育志愿联合会于2014年10月成立,前身是由“磨房网”于2012年发起的“潜爱大鹏珊瑚保育计划”。联合会旨在扩大包括水流、地形、生物多样性等普查范围,深入了解大鹏海域家底;同时有计划借鉴国外简易人工珊瑚礁建造成熟经验,向合适珊瑚生长的海底沉入经过设计的珊瑚屋、珊瑚支架,以及海底沉船等人工造礁方式,通过促进珊瑚周边海水和营养物质流动,提高珊瑚的生长速度,加速珊瑚礁群的再生和海洋鱼类回归。截至目前,项目团队已投放28个人造珊瑚礁,共计4900株珊瑚苗。

 

本文标签:  

推荐内容